前言
在快速變動的職場環境中,領導者的每一次決策都不只影響績效,更會形塑整個團隊的文化。這次我想分享其中一次與夥伴的 1 on 1 對談,從一個人員轉調的請求出發,思考什麼才是真正對團隊、對個人都有長期價值的選擇。
一個簡單的問題,背後是艱難的選擇
那是一場平常的 1 on 1,夥伴問我:「如果我轉調去別的部門,你怎麼看?」
他是我們團隊很關鍵的人才,穩定又可靠。這句話一出,我腦中馬上閃過幾個畫面:目前手上的專案時程、團隊目標、還有團隊的士氣。
對我來說,讓他留下來無疑是對團隊「最輕鬆」的做法。但這個問題,卻讓我開始思考更深層的事:我到底想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團隊?
讓他走,是支持成長;留下他,能守住進度
坦白說,我當下第一個反應,是想勸他再等等。團隊真的需要他,手上的任務也正卡關,沒有能夠接手的人能馬上頂上。但我也知道,他是想挑戰新東西,想試試別的領域,這對他來說,是個很清楚的成長方向。
那瞬間,我開始猶豫:我是要「守住眼前成果」還是「支持他往外走」?
認清「不放人」是最容易的選項
許多主管的直覺反應會是「不准」,因為一旦答應,等於親手讓團隊戰力下降。
過去我也曾經遇過類似狀況,有過一樣的焦慮。當時的主管問了我一句:「今天少了這位夥伴,你的團隊會因此滅亡嗎?」,這句話很震撼我——當然不會。
過程也許會辛苦一陣子,但那都是可以被解決的問題,而夥伴如果因此錯過一個讓自己挑戰以及發揮價值的機會,這對他的人生可能是不可逆的損失。也讓我意識到成員的選擇不只是「現在績效」,還關乎「長期成長」。
轉調背後,藏著一個更深層的責任
我後來選擇支持他的轉調,但並不代表就放棄團隊的目標。而是我相信:一個不願支持夥伴挑戰新事物的環境,早晚會讓所有人都變得消極,而真正的挑戰不是「把人留下來」,而是「打造一個讓人願意留下來,也能承接變動的團隊」。
這次的轉調反而也讓我有機會思考:我們是不是過度依賴某一位成員?也因此,我開始將這次的變動視為一個契機——或許正是團隊系統升級的好時機。轉調的確帶來挑戰,但同時也可能是我們成長的開端。
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忽視成員離開對團隊的影響。在正式轉調前,我們花了時間深入討論相關配套:少了這位夥伴,哪些部分會受到最大衝擊、怎麼補位以及配套措施,我們的做法不是「放人就放手」,而是把這件事當作一次重新盤點與優化團隊結構的機會。
好決策,從來不是選擇「最穩的路」
我相信「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做好決策、多嘗試,並耐心等待結果」。
支持成員轉調,是一個風險高但有價值的選擇,它不只是對個人負責,更是讓整體團隊往「更穩定、經驗更可複製、對單一成員更少依賴」邁進。
你可能也會好奇:這樣做,真的划算嗎?我會說,當我們不再依賴某一個人,而是依賴一套能複製與承接的系統,那才是真正的團隊實力。
你是否也在為一個「短期痛」與「長期對」的選擇掙扎?
如果是你遇到同樣的情境,你會怎麼做?面對類似的選擇點:是要追求眼前穩定,還是支持一個長遠的成長?
多數的長期價值,都不是靠「撐住不變」累積起來的,而是每一次願意面對變動的勇氣與調整。你現在面對的,是一個不想痛的選擇,還是一個對未來有幫助的選擇?
如果你喜歡這樣思考與做決策的方式,CMoney 或許會是你很適合的地方!歡迎加入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