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ney 人愛讀書,這次的讀物是《心中有數,腳下有路》。這本書沒有堆砌艱澀公式,而是把機率、統計與演算法拆進日常場景——從香草冰淇淋的汽車怪象、到證券分析師的「事後諸葛」,再到退火演算法等解決難題的策略和思維,教我們如何資訊爆炸的時代,用可驗證的成功機率做選擇,而非任由直覺牽著走。
香草冰淇淋害車拋錨?—— 先從一樁「偵探故事」開始談起
深夜的美國郊區,一位先生開著剛買不久的汽車去巷口雜貨店。
奇怪的是,只要他選了香草冰淇淋,回到車上怎麼扭鑰匙都發不動,換成其他口味卻一切正常。他連寫好幾封信給車廠傳達這個奇異現象,原先車廠公司相當質疑它的可信度,但最終還是決定指派一位專業工程師去查看整個事情的全貌。
經過工程師反覆試驗後,終於找出關鍵:香草冰淇淋櫃就在收銀台旁——取貨時間最短,導致車子從熄火到發動的時間較短,引擎太熱無法讓 “ 蒸氣鎖 ”有足夠的時間散熱。
原來,真正的變數是停車時間,跟冰淇淋口味毫無因果。
作者用這個故事告訴讀者:決策現場充滿「看似相關、實則獨立」的條件,如果不先拆開檢驗,就會把偶然當必然,把雜訊奉成真理。
閱讀《心中有數,腳下有路》的 3 大啟發
1. 相關不等於因果:先把變因一一獨立,再談對策
影音節目負責人分享,他曾苦惱於單支影片忽高忽低的觀看數——有時一週 5 萬、有時不到 1 萬——團隊一度懷疑是標題、縮圖,甚至演算法。
後來他仿照「香草冰淇淋」的拆解法,把素材類型、上架時段、合作通路、內容長度等全部欄位都列舉出來,再拉出近 3 個月的數據做交叉檢驗,才發現波動最大的是「上線日期」,例如禮拜五 5 點後的影片不論題材都起不來,而禮拜二上午的成效則不錯。自從把「日期」這個隱形變量找出來後,團隊決定把重要片排在週二週三,次要實驗片才放週末,之後流量成長曲線果然平穩許多。
2. 主動預測:別當事後諸葛,光榮屬於提早下注的人
作者不只一次表示:「事後解釋幾乎沒有價值。」
業務主管對這句話特別有共鳴。他說,股票投資市場上最吃香的不是看漲說漲、看跌說跌的「解說員」,而是能在事件爆發前給出可驗證訊號的人。他的團隊在評估一個投資策略或市場開發策略時,首先要求「歷史勝率超過 50% 且期望值為正」,接下來才考慮交易成本、風險承受度,且投資模型若連續 3 週失效就撤下,因為「找理由粉飾」只會把損失越拖越大。
3. 大數法則 × 退火演算法:允許「有點糟」,但要「越來越好」
書裡第 16 章談「退火」:金屬要先高溫熔化、再慢慢降溫才能得到最穩定的晶體結構,如果這概念搬到影音內容策略則是:「我們不指望每支影片都成神作,而是透過反覆測試,設計一條整體上升的趨勢線」。
如果把季度目標視為「金屬塊」,將 90% 投向已驗證的熱門題材以確保維持基本流量成效,然後釋放 10% 製作預算給全新題材做試驗,成效有可能慘澹,但卻能逐步測出觀眾偏好。回看近期 20 支新影片的成效折線圖,雖然一開始表現並不理想,但連成趨勢後卻是一條穩穩向上的斜率。退火的精髓並不是追求單次完美,而是讓「雜亂試探」逐步冷卻,沉澱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結尾:先假設有 100 種解法,再用數學刪掉 95 種
CMoney 創辦人 Ken 在分享尾聲提醒大家:
「如果你『只想當個好人』,就會只敢走那條最安全、最常見的路,那你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非常受限。而我相信解決一個問題一定不止有 100 種可能的方法,用條件獨立、退火、大數法則一一篩選後,留下最少風險、最高期望值的那 5 條再來進行測試。」
下回客戶要求「一個禮拜把流量翻倍」時,我會先在腦中展開變因矩陣,再選幾條成本可控的高機率路徑測試;當投資指標動盪,我也不會急著推翻整座方案,而是驗證哪個「香草口味」才是未被找尋的關鍵變因。
如果你最近也遇到難解的情境,試試看把問題的「口味」和「停車時間」分開來看,允許自己先亂燒一輪,再慢慢降溫,或許下一次你就能像那位工程師一樣,優雅地讓引擎重新點燃。
你是否也有過發現「原來真凶是隱藏變數」的瞬間?或者手頭正準備一場退火式的小實驗?把你的故事——失敗與突破都行——在留言區與我們分享,讓我們一起驗證假設,把雜訊篩掉,把路徑踏實。
現任 CMoney 品牌行銷企劃,是一個 4 年科技業行銷工作者。於我而言文字和語言為心靈安裝了翅膀,承載著思考脈絡和真摯情緒。
每日閱讀商業周刊、追蹤新科技,夢想成為推動科技潮流的領路人,讓世界變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