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賽局
學習思維, 讀書會

CMoney 讀書會 — 高手賽局

CMoney人愛讀書,本次讀物是萬維綱的《高手賽局》。賽局是一種思維方式。身在賽局中的我們需要有player的自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告訴我們如何改變不好的局面。本書探討各種情境下如何運用賽局理論,不論是生活或是職場。書中的問題挑戰我們對理性的看法,例如:如何在購物中獲得最低價格?在職場中是該採取鷹派還是鴿派策略?該選擇「先聲奪人」還是「後發制人」?本書幫助我們了解賽局理論,成為改變限制的高手。 讀書摘要 #賽局理論的作用 賽局理論是訓練人理性決策的一種。不是由情緒驅動,而是衡量各方利益格局決定事情,人之所以無法運用賽局,是缺乏賽局意識。賽局的出發點是做一個參與者,是每個參與者競相採取對自己有利的行動;簡單來說,賽局的最終目的是改變賽局或者改變對自己不好的局面,扭轉成自己有利的情況。 學習賽局理論不是為了樹立「合作意識」,變成愛好和平的小白兔,而是為了研究怎麼迫使別人「合作」。也就是說,賽局的目標是認別人按照你的意志行事。雖說如此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常看到各方合謀的情況,這也是賽局:合作利益大,就不會競爭,背叛成本低,才會有背叛。如果某件事利益很大,參與者很少,這些參與者就會聯合起來,成為一種賽局,因為只要上了這張桌子,就能穩當瓜分天下,何必鬥個你死我活? 有趣的是雖然說賽局是利益考量,但是在殘酷的世界裡,選擇做好人表面上看是不理性的,然而只要賽局次數多,哪怕只有是有限次的重複,做好人其實是有利的。這可以呼應另一本由Adam Grant寫的書《給予》,研究數據顯示給予者最有力量,且最終帶組織走向成功而卓越的人往往是給予者。 #納許均衡與焦點 在賽局理論中,最常聽到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是納許均衡。納許均衡指的是一種局面,在這個策略組合裡,沒有任何一方願意單方面改變自己的策略,不管喜不喜歡都要認了這個局面。也就是說,一種制度哪怕再好,只要不是納許均衡都不會被遵守,一種制度哪怕再爛,只要是納許均衡就會長久存在。如果各方選擇了這個組合,大家就會被鎖定在這裡ㄝ沒有任何一方願意改變自己的策略。簡單來說,納許均衡是謀略計算的終點。 如果各方面有強烈合作意願,而賽局不只一個納許均衡,那我們就需要一個「焦點」。在眾多可能的納許均衡中最顯眼的那一個,人們自動在這一點上達成合作,焦點的作用是協調。講到這邊或許會覺得焦點怎麼產生的,有意思的事,焦點可以是生活習慣、歷史傳承、先下手為強、政府規定、隨便找到的藉口等。有些焦點是約定俗成的偏好,有些焦點是設計出來的。無論如何,焦點最重要的目的是促成合作。 評價一個局面不可光看它是否對整體好,它還得讓參與者都不願單方面改變才行,好的合作最終一定是納許均衡。因此當一個局面產生(可以是新專案形成等),要形成一種均衡,可以靜待多方參與者會形成什麼局面,若是無法達成就再加入變數(如調動人員等),直到最後形成均衡。 #囚徒困境與背叛 囚徒困境指的是個人選擇未必是團體最佳選擇(大白話就是,為了個人利益不願意付出,導致大家沒好處)。要想防止背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就是把單次賽局變成重複賽局。重複賽局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背叛者會受到懲罰,最直接的懲罰就是下次我也背叛你。 囚徒困境可以用來解釋很多情況,包括所謂共有財悲歌、價格戰、體育比賽中的禁藥使用、抗生素濫用等,其實都是囚徒困境。在我們工作日常中,遇到資源分配情形,很多單位都需要爭取自己的資源,很容易導致最後整體資源無法達到最佳分配:簡單說就是我可以拿的配額我不想讓,明明讓給別人或許對整體會更好,這都是一種囚徒困境。 #先發者後發者 市場上各player的競爭,可以賽局理論先發者後發者的觀點來思考。如果你已經領先,就不要主動冒險,應該讓後發者先發起不確定性,畢竟落後者不改變打法,就一點機會都沒有;落後者想贏,就必須冒險,而領先者只需跟隨就行。也就是說,先發者利用資訊、後發者暴露資訊。後發優勢等於「先發者的資訊」加上「後發者的出手權」。資訊是模仿的機會,出手權則是創新的機會。 所以我們常看到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大公司通常不願意先做一些特別激進的創新,他們覺得維持現狀就好,無需折騰。激進的創新往往是小公司發起的,而對激進的小公司,大公司如果覺得他的新打法可能會威脅到自己,其實也很容易應對,尋找模仿的機會,利用先發者成功或失敗的資訊,找到一個最正確的方向。 破局思考 身處在賽局環境中的各位CMoneyer,要懂得破局思考。舉個例子。就像書中提到的那位冰淇淋店老闆在考慮將店開在沙灘的哪個位置。大家都會覺得選擇中間位置是最好的,因為那裡人流最多。但其他冰淇淋店的老闆也會有同樣的想法。當大家都想法相同時,最終會導致大家選擇了各不相同的位置經營,最終收益差不多。 如何破局? […]

CMoney 讀書會 — 高手賽局 Read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