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領悟出的產品哲學:用科學決策、投資組合與複利效果,打造能持續增長的產品

產品哲學

前言

多數事情都是不可預測的,唯一能控制的,是做好決策、多嘗試,並耐心等待回報

CMoney 是一間從研發股市決策軟體起家的公司,因此我們的經營思維,也深受股市啟發。

股市最大的特性就是「不確定性」──沒有人能精準預測漲跌。與其追求完美的計畫,不如專注在能控制的事:建立決策機制、有意識地多試錯、耐心等待成果複利。

以下三個經營原則,是我們從投資中領悟出的產品哲學 : 

 

一、科學決策:與其追求完美,不如快速驗證

在股市中,事前研究再多,也不能保證獲利。而我們能做的,是從數據中找規律、設定進出場條件,並根據市場變化快速調整策略。
例如我們觀察到,營收 YoY 連續三個月成長的公司,股價在三個月內上漲的機率極高,因此我們設好條件、進場執行、漲時加碼、跌時停損。

在產品經營中也一樣。我們不假設自己是對的,而是透過「觀察 → 假設 → 實驗 → 驗證」這四步法來學習

例如,在政府推動發票載具時,我們認為是一個好的收集數據切角。我們一開始曾推出「發票集點王」這個產品,主打「沒中獎的發票也能集點換禮物」,我們假設這個價值主張和兌獎的小資族很契合,認為會有不錯的成果,事實上產品也曾經登上不分類排行榜的第一名。

但後來發現另一款什麼都沒特別做的「發票載具」App,用戶數卻默默追趕上「發票集點王」,於是我們果斷停掉「集點王」,轉向投資「發票載具」,最終它成為市場領先者,也替我們奠定了消費數據業務的基礎。

👉 Takeaway:快速實驗,比一開始就要完美更重要。

 

二、投資組合:分散嘗試,集中資源在贏家上

在投資中,我們知道 80% 的報酬往往來自 20% 的股票,但一開始你不會知道是哪一檔。因此我們不會重壓單一標的,而是分散投資、多方嘗試,一旦找到潛力股就加碼擴大成果。

同樣地,在開發新產品時,我們也會管理自己的「產品投資組合」,透過不同的價值主張去快速了解市場的接受度。但要怎麼建立投資組合 ? 一般會分成三類產品切角:

  • 市場區隔切入 : 以股市產品為例,我們針對個股、ETF、期貨都推出對應產品。
  • 用戶旅程切入 : 以投資為例,投資前可以用「投資小學堂」學投資、用 KOL 產品來選股,最後透過官方產品「籌碼 K 線」來看盤、下單。
  • 不同價值主張切入 : 記帳來說,不同產品風格可以有簡潔的、專業的、好玩的、可愛的等。

在投資組合的部分,我們做的最完整的就是金融相關產品線。在市場區隔方面,相較於過往看盤軟體「all-in-one」的設計,我們先根據商品市場,如股票、ETF、期貨來區分,並在各種商品中再區分交易週期(短、中、長),對應推出不同產品。這種細分有一個關鍵,就是單一市場的規模能否讓支撐財務投入,所幸投資軟體的用戶願付價格較高,即便一個不起眼的 APP ,可能背後都是年收千萬。這也證明,只要能精準切入利基市場,小眾也能做出大生意。

👉 Takeaway:用「投資組合思維」做產品,能在不確定中創造更多機會。

 

三、持續累積:讓時間替你放大成果

投資最強大的力量來自「複利」。
巴菲特超過 90% 的財富,都來自 65 歲以後的時間累積。富達投資也發現:若投資人錯過市場中表現最好的 30 天,報酬率將只剩下長期持有者的十分之一。

經營公司也是如此。真正重要的不是短期翻倍,而是打造能長期滾動的增長飛輪
我們唯一設定的長期量化目標,是「每年成長 26%」──這是 10 年成長 10 倍所對應的年化報酬率,聽起來不驚人,但長期持續就能改變一切。但如果能把這樣的成長率維持 40 年,公司規模就能進入全世界前 10 大公司。這不是口號,而是時間的複利效應在發揮力量。

舉例來說,「股市爆料同學會」這個全台最大的股市社群,其實是我們 10 年前就開始嘗試的論壇產品。我們一路從網頁版、改進互動機制,到行動裝置時代的崛起才真正爆發。那並非一夜成功,而是持續試錯與積累的結果。

👉 Takeaway:最強的競爭力,往往是長期累積出來的。

 

結語: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用投資的心態做產品來掌握機會

我們的價值觀,源於對投資的理解,也適用於開發產品。
透過科學決策、多元嘗試與長期複利,我們學會在不確定中前進,並穩健地打造未來。
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文化,歡迎加入我們,一起替每個人做好人生的投資。

歡迎加入 CMoney:https://cmy.tw/00BS1q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