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Talk+ #12 從思維重構到 AI 協作,CMoney 所提供的轉型支持

工程轉型

2025 年 8 月 29 日在 CMoney 第 12 場 C Talk+ 講座,我們邀請到後端工程師 Theon,他沒在一開始就談高深的技術,而是先從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說起:一個中年工程師在職涯中期面臨語言轉換的巨大挑戰,最終如何透過 AI 協作,不僅克服技術鴻溝,更實現思維重構,將 AI 變成團隊中「不會請假的隊友」。

一場技術分享會,除了紮實的技術細節,或許更珍貴的是講者那段真誠的轉型故事。

從 Python 到 ASP.NET:一場思維的文化衝擊

對 Theon 來說,加入 CMoney 不只是換了一份工作,而是一場徹底的思維轉變。長年使用 Python 的他,習慣了「快速試驗、簡單直觀」的開發方式;但在這裡,迎接他的是 ASP.NET 的嚴謹文化。他形容:「Python 就像穿著拖鞋輕鬆隨興就能出門,ASP.NET 則像穿上西裝打領帶,每一步都要照規矩來。」

真正的挑戰並不在語法,而是架構思維的差異。ASP.NET 要求依賴注入(DI)、Middleware、強型別與介面、分層架構,以及非同步模式(Async),這些規範一度讓他覺得綁手綁腳,但也逐漸理解——這是為了「可維護性」與「長期穩定」。

除了語言本身,更大的挑戰來自 CMoney 20 年的系統積累。Theon 所屬的「通用工程組」負責維護數十個核心服務,橫跨「古早 WebForm」到「現代 .NET 8」,新服務要與舊系統對接,舊服務也要持續維護,這意味著團隊既要懂新技術,也要能解讀「歷史遺跡」般的程式碼。

在這樣的環境中,新人需要花大量時間熟悉架構,不同世代的系統造成知識傳承困難,修改既有服務時風險高,開發效率也常受限於「先理解規則」的過程。對 Theon 而言,這段經驗是一場從「快速上手」到「嚴謹架構」的文化轉換;而對團隊來說,這正是 CMoney 積累 20 年的系統底蘊,讓工程團隊能在穩定中不斷創新。

 

AI 協作實戰:把 AI 變成不會請假的隊友

面對這座巨大的技術高牆,團隊意識到傳統方法已不足以應對。Theon 分享了三個具體案例,闡述如何將 AI 導入工作流,將這些挑戰一一化解。

實例一:Copilot 協助 ASP.NET 開發

作為開發者,寫程式是核心任務。Theon 分享了他的實戰心法:以 PDCA (Plan, Do, Check, Adjust) 框架與 AI 互動。與其一次把需求全丟給 AI,他更建議先請 AI 協助盤點工作計畫,再逐步確認、執行、檢查與修正,這樣能避免結果過於混亂,也能讓產出更接近需求。

他也觀察到,程式碼長度與成果穩定度有明顯關聯:若一次產出的程式碼超過 1500 行,結果往往偏差很大;反之,在 1500 行以內的產出則相當穩定。這讓他更堅信,AI 不是「一次解決所有問題」的工具,而是需要策略性引導的夥伴。

此外,他特別強調 「上下文準確性」 的重要性。相較於將程式碼直接貼給 ChatGPT,透過 GitHub Copilot 這樣的 IDE 整合工具較能理解背後的抽象語法樹(Abstract Syntax Tree,AST),精準判斷變數的型別與結構,大大提高開發的精準度。最後他也分享省下 token 的小技巧:做完一個任務就 clear 或開啟新對話,避免不必要的開銷。

實例二:ChatGPT 輔助理解舊架構

在面對充滿「歷史遺跡」的舊程式碼時,AI 的價值更被放大。Theon 分享了一個驚人的案例:他讓 AI 快速盤點一個舊的登入服務,結果 AI 不僅在不到五分鐘內就分析出它支援 OAuth 2.0,更透過一個簡單的指令,自動生成了複雜的 Single Sign-On (SSO) 流程圖,讓整個架構一目了然。

這項能力讓團隊在開會時,能直接根據 AI 產生的流程圖進行討論,而不用耗費大量時間逐行審閱程式碼。然而,Theon 也務實地指出,這項成果建立在一個前提上:程式碼本身的品質,他們會先請 AI 協助為舊程式碼補上註解,當程式碼品質提高後,AI 的閱讀正確性也會隨之提升。根據他的經驗,AI 對程式碼的理解正確率約在 50% 到 70% 之間,盤點的完整性則約在 70% 到 90% 之間,這凸顯了人工把關的不可或缺。

他將此比喻為「半杯水的故事」:AI 雖然不能做到 100% 的準確,但它能在短短幾分鐘內,讓你看懂一個原本需要花上一週去研究的系統,如何善用這「半杯水」正是工程師的價值所在。

實例三:AI 自動產生測試與 Code Review

此外,AI 也被應用於 Code Review。在 Code Review 時建議設置重點審查規範,例如要 API 遵守 SOLID 原則、資料庫存取要遵守 ACID 原則,以及資安與效能等面向,甚至可以提示 AI「不要說好話,請用嚴厲批判的方式」,讓它能更精準地找出潛在問題。

當團隊成員養成習慣,先讓 AI 預審後再提交程式碼,不僅能大幅提升程式碼品質,還能把 Code Review 從耗時的挑錯會,轉變為高價值的設計討論,整體程式碼品質與審查效率都會顯著提升。

 

不是一個人奮戰:CMoney 提供的轉型支持

Theon 強調,這段轉型之旅並非孤軍奮戰,CMoney 提供了強大的後援,讓工程師能夠安心學習與成長。

對於新人,公司設有導師制度,提供行政與技術雙重協助,CMoney 還有一個高強度的新人 Bootcamp,短短五天內就能讓新手從零開始熟悉 ASP.NET 的開發流程,甚至是 Kubernetes 等現代技術,這段高強度培訓在 AI 工具的輔助下,讓新人能快速上手,銜接上工作需求。

此外,CMoney 也不會吝嗇於付費 AI 工具,積極推廣 AI 工作流,讓工程師能有充足的資源去探索與應用。透過內部的職能培訓與定期技術分享會,團隊之間能互相交流 AI 應用的心得,持續推動整個工程部門的技術進步。

 

結語

正如 Theon 在結語中所說:「語言轉換的挑戰不只在技術本身,更在於重新適應背後的架構思維與團隊文化。」AI 不僅是提高開發效率的工具,更是幫助工程師實現自我進化的重要助力,它讓學習的過程不再那麼孤單與挫折,讓資深工程師能將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設計與架構上,而新人也能在 AI 的輔助下快速成長。

最後,Theon 鼓勵大家,不要將 AI 視為敵人,而要將它視為一個「永遠不會請假的可靠隊友」。現在,你也開始在工作中使用 AI 了嗎?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實戰經驗,讓我們一同在 AI 協作的道路上持續前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