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情境
CMoney 會針對同仁進行定期的 1-on-1 討論,特別是針對新到職的同仁,在到職的前面幾個月會每周進行。而在一次與新進同仁的討論時,他提到曾在公司會議上聽到老闆在討論設定 OKR ( Objective Key Result ) 目標關鍵成果 時表達他的觀點,表示應該將重心放在產品本身,確保其真正幫助用戶解決問題並創造價值。當時老闆特別指出:「我們不應該過度關注營收,而應該更專注於產品是否真正幫助用戶解決問題,並創造價值!」
但當我看到團隊設定 OKR時,包含了許多與營收相關的目標(如:新上市的 APP,營收要達到多少),這樣我們真的有注重產品價值嗎?感覺有點與目標衝突,我們要怎麼應對呢?
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對於新進同仁來說,經常會引發討論。
探究將「營收」做為 OKR 指標的背後邏輯
為了幫助新到職的同仁更容易理解這個思維邏輯,我以引導的方式,透過個人價值評估的案例進行說明。
從個人價值評估談起
我:我們可以從自身的狀態來想,如果要知道我們自己的價值是否有提升,可以觀察什麼來確認?
同仁:可能是我學到的多少技能?完成的多少目標?
我:但如果是要更有量化或是可比較,那可能會是什麼?
同仁:那應該就是薪資,特別是年薪。
我:為什麼會想到薪資呢?
同仁:因為,如果我能力真的有提升,有對公司有價值,那我的薪資應該會相應提高。
我:沒錯!我們通常就會比自己 3 年前、5 年前的薪資是否有明顯提升?或者跟同儕相比,我的薪資是高是低?
我:那如果經過觀察與比較之後,發現薪資不如你的預期,你會怎麼想?
同仁:我會想,可能是我的技術能力還不夠,或者是我的工作方式有問題。
我:如果問題不在於你自身,那有什麼可能性呢?
同仁:可能是公司無法給我更高的薪資,或是對我有錯誤的評價。
我:好的,假設是自己的問題,那你會做什麼?
同仁:假設是我自己的技術能力不夠,那就想如何提高技術能力,看如何學得更有效率?
我:那如果是公司的問題呢?
同仁:那我可能會去比較不同公司,看看相似職位內容的薪資水準如何?來確認問題。
我:就我們討論過程中,有個有趣的地方,薪資不是目標,它是一個結果,會給我們正確的回饋。透過薪資這個結果,來檢視我們自己價值是否有提升?也會讓我們知道,問題在哪裡?我應該怎麼應對?然而,如果只關注薪資本身,而不思考影響薪資的因素,就可能會做出很奇怪的行動,例如:如果唯一的目標是「賺大錢」那詐騙可能是最快的方法!這一定可以達到提高薪資的目標,但顯然是極端錯誤的決定!!
同仁:這樣說我好像有點懂了
再從投資的角度來看
我:我們也可以從投資股票的邏輯來理解這個問題,我們要怎麼看投資的成效如何?
同仁:看買股票一段時間之後的報酬率如何,是高是低?
我:如果報酬率不如預期,甚至是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同仁:我就會把股票賣掉,然後研究一下,選股的策略哪邊有問題?怎麼會選到不賺錢的股票,來修正我的策略。
我:那如果我們單就以「報酬率」來做選股邏輯,這樣會有問題嗎?
同仁:我不是很確定耶,會看報酬率,但應該不會是直接拿來做決策。
我:如果我們就直接買漲很多的,然後賣掉跌很多的,這樣你覺得可以嗎?
同仁:應該不行吧,這樣不就是追高殺低嗎?散戶不就是這樣才被割韭菜的。
我:沒錯!追高殺低通常就是死很慘,死很快。這個例子,是不是也跟上面我們講個人價值應該看薪資的案例很像。「報酬率」不是目標,而是一個結果,會給我們正確的回饋,當投資股票報酬率不如預期時,應該是仔細檢視選股的邏輯,讓我們知道問題在哪裡?找到關鍵原因,我應該怎樣調整策略?而不是關注報酬率本身,當作目標追逐。
同仁:這樣講,我就更有感覺了
CMoney 如何看待營收指標?
現在回到公司的 OKR (Objective Key Result),為什麼我們會關注營收?為什麼可以當作 OKR?
就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公司需一個可以正確、快速回饋的指標,來指引公司應該如何調整行動,而這個指標最好就應該是「營收」。而營收不是目標,是一個結果,它會給我們正確的回饋,告訴我們是否做出一個好產品?產品是否對於用戶創造價值?用戶是否願意為了這個價值付費?
當我們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時,他們自然會願意付費,公司才能持續生存並發展。
這時,同仁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同仁:那為什麼不用用戶數、訂閱數這類更接近用戶反應的指標?
我:這並不是只能選擇單一指標的問題,而是這些指標應該一起被納入考量,才能更完整地理解產品的狀態。就像健康檢查報告,不會只看單一數據,而是透過多個指標來評估身體狀況。然而,營收是最直接影響公司生存的指標。如果公司無法賺錢,就無法持續經營,影響力也難以延續。因此,營收是最「痛」的指標,能夠提供最強烈的回饋,就像個人價值用薪資來衡量一樣,因為它最有感覺,做不好就會最痛!
營收可以給我們清晰的回饋,而不是目標
- 營收應該被視為結果,而非當作最終目標追逐。
- 營收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回饋機制,幫助我們檢視產品是否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
- 公司可以同時關注多個指標,但營收的回饋最直接,因此通常被選為 OKR 的關鍵指標
這樣的思考方式,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過度追求數字表現,而忽略了真正影響這些數字的關鍵因素。
最終目標,永遠是創造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價值觀,歡迎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