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ney 讀書會 — 致富心態

致富心態

CMoney 讀書會從 2020 年舉辦至今從未間斷,期間遭逢疫情,也依然在線上持續舉行, 累積閱讀書目即將超過 60 本。我們是一間極少數能夠如此長期推廣閱讀的公司,讀書會也絕對是 CMoney 同事們對  「自我超越」 最強而有力的印象之一。

閱讀是主管們思考如何學以致用,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時刻。當一群優秀的人,每月至少一次以輸出為前提閱讀,並就職場進行反思,不斷透過系統化學習而進步,這就是為什麼 CMoney 的主管們能夠持續帶領團隊,為社會貢獻更多價值的重要原因。

2024.05 讀書會選書《致富心態》

這個月我們選的書是《致富心態》,雖然表面上談的是金錢心理學,但實際上可以應用到到人生的各個方面,是一本關於人生的心理學,非常值得 CMoneyer 細讀。

小組討論與分享

讀書會挑選書中四個章節進行小組討論:

第一組:運氣和風險

書中提到,運氣和風險在生活中每一項結果都是由外力導致,而非個人努力所致。這讓我們思考,當回顧個人或公司的重大決策時,如何區分結果是由運氣還是技能導致呢?

消費事業群總經理說:「我們認為很難區分運氣和技能,但大成功通常需要運氣。關鍵是如何掌握運氣。運氣可以被掌握嗎?我認為可以,有三個方法:控制風險,不要輸光;多嘗試,增加遇到運氣的機會;保持樂觀,因為樂觀的人更能看到機會。我們的重點是掌握運氣,並應用在日常工作和管理成效分析上。由於很難區分運氣和技能,我們不做過於長遠的預測,而是專注於直接影響。例如,做某個功能時,衡量有多少人使用及回訪,而不是預測它會如何大幅提高營收。」

X 實驗室負責人則說:「我們在做產品時需要運氣,但也需要做好準備。如產品的用戶留存率(retention rate)很重要。如果本質或需求沒抓好,運氣再好也會流失光。因此,平常的積累很關鍵,當運氣來臨時,你才能留住成果。把握運氣、保持樂觀、做好準備和用戶留存率是成功的四個關鍵因素。」

 

第二組:讓人混淆的複利

複利是一種持續投入的效果,成功來自於累積。巴菲特的財務成就,不僅來自於投資技能,更是因為時間和持續投入。我們討論了,自己看待複利效應時,是否覺得違反直覺?複利效應在職涯或個人生活中有哪些不尋常但有效的實例?

人資長指出:「複利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將收益再投資。得到的收益若不再投入,只會變成單利。這在書中也提到,成功來自於累積。複利是一種持續投入的效果,比如婚姻、溝通、運動等都能運用這種方式。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該做什麼,但因為懶惰等原因沒去做,像運動、飲食控制、固定投資等,都是我們知道該做但沒做的事情。」

社群事業群總經理則談到:「我相信公司內對於複利效應的概念應該很清楚。我們應該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有哪些事明知道有複利效應卻還沒做,應該提升其優先順序。有些例子,比如寫作,開始時可能很難,但隨著持續寫作,會對知識和思考更有架構,文筆和溝通能力也會提升,這就是長期有複利效應的事情。」

 

第三組:致富與守財

致富需要冒險和樂觀,而守財則需要謙遜和恐懼。這兩者是否衝突?還是可以並存?我們如何在工作與管理中應用致富心態與守財心態?

商務開發組經理說:「在小組討論中,對於致富和守財是否衝突,大家有不同看法。我認為它們是衝突的,但也有同事認為它們並不衝突。最後我們的總結是,本章應該更著重於守財,因為守財的可控性高於致富。致富的運氣成分較重,而守財強調的是個人的紀律。書中舉了一些例子,像傑西·李佛摩,他會致富但不會守財。還有蓋林,他在 1972 年到 1974 年間,用保證金貸款重押股票,結果因股市暴跌被迫賣掉波克夏股票,這也是不會守財的典型例子。」

品牌經理提出問題:「CMoney 的產品理念似乎都在幫助消費者致富,那這是否會與守財產生衝突呢?」

S投資實驗室負責人回答:「守住財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冒不必要的風險,我們的產品都是在幫助用戶分析、選擇更佳投資機會。表面上雖然像是單純創造財富的工具,但實則我們完全是在幫助用戶避開不必要的風險,在守護財富的前提下,進一步的讓用戶有機會創造財富。因此兩者並不衝突,而是同步的。在股市中避開風險的同時,也是在創造財富。」

 

第四組:長尾效應

長尾效應意味著少數事件產出大部分成果,我們需要冒風險,但在決策中的風險評估和創新策略該如何管理?這種思維方式又如何應用在工作和管理中?

工程總監提到:「我讀完這本書後認為,我們確實需要冒風險。就如同 Netflix 的執行長 Reed Hastings 提到:他們犯的錯太少,嘗試太少。所以冒風險去做嘗試是必要的。至於該如何冒險嘗試呢? 我們對於可能性要樂觀,但對於成本要戒慎恐懼。因為 Jeff Bezos 也提到: 每個人都會犯錯,決策不可能總是對的。因此冒險嘗試的底線是,即使嘗試錯了公司還是能夠存續,所以需要根據公司現有的營運狀況,確定可容忍的成本,然後大量嘗試。而公司成立了 X 實驗室,投入資源進行探索就是依循這樣思維所產生的。」

另一位工程師則補充:「我注意到書中提到,長尾效應指結果分佈在最遠端,在財務領域有巨大影響,少數事件產生大部分成果。我認為,應該捉大放小,不強求完美,因為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期待每個投資都賺錢是不現實的。長尾效應意味著大多數嘗試是失敗的,但總體上風險和可能成果的期望值是正數,所以應該大膽嘗試。長尾效應的關鍵在於心理上的強健,接受大多數嘗試失敗是合理的,並保持對總體成果的樂觀。」

 

創辦人暨執行長 Ken 的分享

這本書是我們讀書會最應該細讀的一本,共包含 20 個章節,我幾乎都想花一個小時仔細講解每一章的主題或概念,分享我的經驗和解讀。這本書表面上談的是致富心態,即金錢心理學,但我認為它的應用可以延伸到人生的各個方面,可以說它是一本關於人生的心理學。

我們從小到大,尤其是經過學校教育後,很可能會誤以為人生就像我們在學校學的那些科目,可以用那種方法去工作或生活。我認為這是很多人變得普通後無法突破的最大誤區。學校的學科給我們一種幻覺,凡事都有標準的路徑,按照這樣做就能得到預期的成果,因果關係看似非常明確。但當我們帶著這個假設進入職場後,會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例如,開發一個新產品是一件包含多重變數、極其複雜的事情。從一開始的想法到一年後的產品推出,期間涉及的因素和結果的不確定性非常大。因此,我建議跳脫學校的思維方式,改用更符合實際的思維模式。我們應該假設,大多數大事由運氣決定,所以真正要掌握的技能,是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把握運氣。

舉例來說,如果你現在要開車去某個目的地,中間可能需要四個小時的路程。你不會事前計劃每一公尺應該怎麼行駛,而是根據路況調整車速和方向。這就是我提倡的思維方式——不是一味追求目標達成,而是清晰地看到並適應眼前的路。

這樣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因目標達不到而產生的痛苦。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投入上,比如你正在推動的一項功能,應該關注它對用戶行為的影響,而不是只盯著最終的營收目標。這樣你就能更直接地看到努力帶來的變化,並從中學習和調整策略,減少不必要的壓力。

總之,我們的努力不應該只是為了換取成果,更重要的是為了清晰地看到和適應眼前的路。這種態度適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只有通過不斷的嘗試和調整,我們才能逐步接近目標。

結語

這次的讀書會,透過《致富心態》這本書的討論,讓我們更加理解了運氣與風險、複利效應、致富與守財以及長尾效應等重要概念對生活的影響,感謝每位同事的熱情參與和真誠分享,讓我們在這個平台上成長學習,不斷自我超越。

也期待六月份讀書會,繼續為成就更好的自己和 CMoney 而努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