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場被取消的談判課,談 CMoney 的學習文化。
前言
記得在每次業務分享會議時,透過每個業務所提出的案例檢討,看出團隊中不管是 Sales 或是 BD 的角色,在跟客戶進行商業談判時仍有可以進步的空間。在某一次在與客戶洽談漲價過程中,我們一直往重成本、高品質的方向進行提案,因此最終提案價格漲價了接近 5 倍,但卻沒有考慮到對方買這個產品的目的,以及背後雙方可創造的價值,最終的結果當然是不好的,客戶直接終止跟我們合作,轉而尋找替代方案。
談判學中有一句英文 ”put yourself in other people’s shoes“,概念就是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創造雙贏的局面,然而團隊成員常常會在談判過程中變成兩敗俱傷,一個好的商業談判有可能幫公司多創造幾百萬、上千萬的營收,但一個失敗的商業談判可能因此損失更大。
因此,我為了提升業務部門的談判能力,打算提案安排一場系統性的訓練課程。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這個提案最後沒有被公司採納,被拒絕的不是因為談判不重要,而是這樣的安排「太被動」。
CMoney 更重視的是:你自己想不想變強?你願不願意主動去找方法?這讓我開始反思:與其期待公司安排內容,不如期待夥伴們自己點燃動力。真正內化的知識,往往來自自己主動想學、親身經歷的那一刻。
學習有沒有用,關鍵不是教得好不好,而是你當下「需不需要」。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公司安排的課很豐富,但過兩週全忘了;反倒是一次被客戶打槍、一次簡報做砸了,回來瘋狂找資料、問人、重做,這些知識才真的變成你的。
CMoney 的文化就是這樣,我們相信實戰學習:讓問題逼你學,讓現場打磨你,讓錯誤變成動力,不是公司安排你成長,而是你選擇去面對現實、優化做法,這種方式雖然辛苦,但成效也最深刻。
一、從「被動指導」轉變成「主動學習」
年輕剛入職場的時候,我總是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很強,就像海綿一樣靠著公司的安排以及主管的交辦不斷地吸收新知,以為這就是努力的樣子:別人給什麼我就學什麼,安排什麼我就接受什麼。但有一次,主管問我:「你最近覺得自己哪裡需要補強?」,我當下想了很久找不到答案,不是因為問題太難,而是我從來沒想過要自己找問題,我一直等著被點出來、被訓練、被安排。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不是在學習,我只是在配合。
1.「被動指導」與「主動學習」兩者的差異
被動指導指的是:學生或學習者依賴外在力量(老師、主管、教材)來決定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常見於傳統教育或新人訓練中,屬於「你教我學」的模式。
主動學習則是:學習者自己發現問題、尋求資源、驗證假設,不等老師安排,而是「我自己要會」,強調內在動機與自我驅動。
2.「主動學習」是一個思維的覺醒
今年度在推廣 AI Taskforce(AI 自動化專案)時,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案例,我們業務部門在接到任務後,先拆解整體商務開發流程,才逐步尋找可導入 AI 的環節,每一步都必須先向 AI Lab 討論、確認可行性,才能擬定後續執行計畫,整體較為被動;相反地,作者組的 BD 則直接從自身痛點切入,主動研究超過上百部的影片策略,並實驗各種 AI 工具,邊做邊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最終將工時從 100 小時以上縮減到不到 30 分鐘,成效立竿見影。
同樣面對 AI 自動化機會,前者仰賴外部指導才敢起步,後者則自發探索、快速迭代,差異一目了然。主動學習,不是做多一點,而是轉變角色,從「接收者」變成「提問者」、從「乖學生」變成「問題獵人」。
3. 被動與主動的最大差別:誰在握方向盤?
如果說被動指導是坐上別人規劃好的列車,那主動學習就是自己規劃行程,自己導航、踩剎車、轉方向。你可能走錯路,但那條路會成為你最深的記憶;你可能問很多蠢問題,但那些問題會真正打開你的理解。
這樣的學習,不再只是為了交差,而是為了成長本身,也只有這樣的學習,才能幫你在沒有人教的地方,仍能走下去、持續進步。
二、透過「分享」可以快速學習別人的經驗
我們常說「經驗無法複製」,但「分享」卻是最接近複製的方法。
一個人的成功,往往來自無數次嘗試與錯誤的累積,如果每一次撞牆都要自己經歷一遍,學習的速度就會變得非常緩慢。但當一位夥伴願意敞開來說——他是怎麼談下那個案子、曾經在哪個環節失誤、又是怎麼轉彎補救——我們就能用極短的時間,理解那些原本需要「踩雷」才學得到的知識。
分享的力量不在於炫耀成果,而在於讓他人的過程成為我們的養分。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分享,是一位同事講述她如何與金融機構談判。在那場談判中,她遇到了難以突破的採購程序,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換位思考找到流程中的「灰色地帶」重新設計提案,最後讓對方接受。我們從中學到的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面對困境時的思維模式。
這樣的場景分享沒有標準答案,卻有無限啟發,它讓「經驗」不再是屬於個人的記憶,而成為整個團隊的資產。
也因此,我們推崇的學習文化不是等待一套標準教材,而是創造出一個「願意說、敢於問」的環境。每一次分享的背後,其實都是一次無形的知識複製,每一個願意敞開的人,都在幫助整個團隊成長得更快、更深。
三、如何在 CMoney 的學習文化中成長?
很多人會問:公司為什麼不安排統一的訓練課程?我們的答案是——我們不相信被動學習能帶來深刻的成長。
1. 主動尋找學習資源
公司提供每個月學習補助,無論是書籍、線上課程、產業聚會,學習資源永遠不缺,缺的是你是否主動去用。
2. 從實戰中學習
沒有任何課程比實戰更具學習價值。在每一次的業務談判、客戶溝通或專案合作中,善用觀察與反思的能力,找出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並持續優化自己的做法。
3. 積極分享與交流
透過內部的案例分享,我們可以共同學習、互相成長。如果你在某次談判中學到了寶貴的經驗,不妨主動與團隊分享,讓其他人也能受益;同樣地,你也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獲得啟發,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
4. 自我驅動,是 A 級人才的標配
A 級人才的特點之一,就是擁有強烈的求知欲與自我驅動力。他們不會被動等待,而是會主動尋找學習資源,無論是透過書籍、線上課程、業界交流,甚至是向同事請教。他們願意投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讓自己持續進步。
結語
學習這件事,本質上就是孤獨的。
你要先承認自己不夠好,也要願意在沒人逼你的時候,一樣主動找資源、找方法、找答案。CMoney 的文化不會幫你規劃好成長路徑,也不會替你下學習決定,但我們會給你足夠的自由、支援與舞台,只要你願意出手。這樣的環境不適合每一個人,但如果你是那種想變強、會主動、敢負責的人,那麼這裡會是一個讓你持續突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