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Money,我們經常被問到『為什麼要開發那麼多產品?專注做好一兩個不就行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跟投資的哲學息息相關,我們先從一個關鍵的概念 — — 遍歷性(Ergodicity)開始講解起,想必大家就能更加理解『多產品策略』的重要性。
為什麼股票投資容易賠錢?
「遍歷性」聽起來可能有點學術,但實際上可以簡化為:一個隨機的過程中,統計結果在時間上的平均數與空間上的期望值相等。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系統具有『遍歷性』,代表這個系統的長期平均表現,可以由短期的平均表現來預測。也就是說過去發生的事情,可以讓我們預測未來發生的機率。舉例來說,擲硬幣的結果就具備遍歷性,無論是同時擲 100 個硬幣,或是一個硬幣連續擲 100 次,正面朝上的機率都是 50%。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系統並非如此單一,例如投資市場和產品開發。如果將投資比喻為一場賽局,那麼每次的輸贏機率並不會按照我們期望的平均值線性成長,甚至可能會因為市場變化、報酬率不穩定、策略失誤等因素而導致最終的結果與預期大相逕庭,這就是一個不具備遍歷性的例子。
「投資組合」的重要性:分散風險,穩定成長
先試著想想看以下兩種情境:
情境 1:假設某檔股票投資失敗的機率為 1%,有 100 個人同時購買了這檔股票,結果會是其中 99 個人買完都沒事,只有一個人賠到輸光了,那請問這檔股票是否能被稱作『高風險』?我想大部分的人不會這麼認為,因為從『群體』角度來看,這檔股票的風險似乎不高。
情境 2:想像同一檔股票,一樣投資失敗的機率為 1%。那請問,如果同一個人,連續買了這一檔股票 100 次,他輸光的機率有多大?答案是,他極有可能會輸光!這凸顯了單一投資的風險,即使機率不高,但重複多次後,風險會被放大。
既然單一投資標的充滿不確定性,那我們該怎麼辦?答案是:「投資組合」。
要理解「投資組合」的精髓,我們需要了解股票投資報酬率的計算方式。一般人可能會直接以期望報酬率來評估投資績效,也就是將每一筆投資的期望值加總,但真實的投資更像是「複利」,也就是把每一次賺到的錢再投入持續滾動,導致實際的投資結果很可能與期望報酬率產生落差,這也正是投資組合能降低波動性的關鍵原因。
如同分散投資,我們必須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標的上,以降低單一投資標的帶來的風險,目標不是追求單次投資的高報酬,而是降低長期風險,讓整體報酬更加穩定,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產品開發。
提升投資策略勝率的關鍵:提高檔數比提高勝率更容易
那投資策略勝率高的關鍵是什麼?我認為與其執著於研究單一標的,試圖提高它的勝率,不如將資源分散到更多標的上。透過機率計算,普遍而言我們發現買越多檔股票,所有股票都賠錢的機率就越低;反之,至少有一檔股票賺錢的機率則越高。
而且,在勝率維持一定的情況下,投資組合的檔數越高,整體獲利機率也越高。也就是說提高檔數比提高勝率更容易,也更有效。
與 CMoney 多產品策略本身的關係
將「投資組合」的概念延伸到產品開發,就能理解為什麼 CMoney 要同時開發這麼多產品。當我們選擇投入開發 200 個產品時,其背後的邏輯與投資組合如出一轍:
- 降低單點失敗風險:若只專注一兩個產品,當它們失敗時,公司將面臨重大的經營挑戰。
- 創造多重成功可能:當同時投入多個產品時,即使只有部分產品成功,也能帶動整體增長與市場影響力。
其實,我們將開發每個產品視為一項投資,如果我們將所有資源都集中在一項產品上,就像重押單一股票一樣,一旦失敗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我們選擇將資源分散到多個產品上,找到具有潛力的產品,再集中資源投入。
最重要的是,每一個產品都是一次學習與實驗的機會,即使失敗,獲得的經驗也能大幅提升未來成功的機率,為未來的突破奠定基礎。
結論:多方嘗試是 CMoney 的核心價值
回到最初的問題 — — 為什麼 CMoney 要做 200 個產品?
答案是:透過開發多樣化的產品,CMoney 不僅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也能從用戶的回饋中不斷學習、快速迭代,找出真正能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這不僅是降低風險的最佳策略,更是一種對創新精神的堅持。
在 CMoney,我們秉持著「多方嘗試」的理念,我們鼓勵夥伴們將每一個新的想法都視為一次投資,透過快速迭代將產品快速推向市場,再從使用者回饋中不斷修正、優化。這種思維模式讓我們不再害怕失敗,而是能更勇敢地嘗試、更有效率地調整方向前進。
現任 CMoney 品牌行銷企劃,是一個 4 年科技業行銷工作者。於我而言文字和語言為心靈安裝了翅膀,承載著思考脈絡和真摯情緒。
每日閱讀商業周刊、追蹤新科技,夢想成為推動科技潮流的領路人,讓世界變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