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ney 人愛讀書,這次的讀物是《關鍵躍升》。
管理者在職涯中必須經歷的四個核心的轉變:管理責任、溝通方式、關係建議、與自我成長,這四個心法乍聽之下很基本,但在實際管理情境中卻是許多主管面臨挑戰的根源。這次讀書會特別邀請主管們分享他們真實的「管理痛點」,這些第一線的掙扎與反思讓《關鍵躍升》提到的心法變得更立體、更有溫度。
本文將帶你一起回顧,CMoney 的主管們是如何從實際案例中,體現這四個心法的「躍升」過程。
責任躍升:從「對任務負責」到「對目標負責」
這大概是所有主管在轉變角色時,最有共鳴的一點。當你從一個「個人貢獻者 (Individual Contributor)」轉為「領導者」時,你的責任邊界會從「把手頭的事做好」,擴大到「確保整個團隊的目標達成」,這意味著你不再只為自己負責,而是要為團隊的整體成果負責。
許多主管在心得中都提到,當專案出問題時,最直覺的反應是「追究是誰的錯」,但這其實是把責任往下推,真正的責任躍升,是當事情搞砸時,你有勇氣說「這是我的責任」。這麼做不是要你「背黑鍋」,而是只有當你承擔起責任,你才能將問題從「誰的錯」轉化為「我們該如何改進」的討論,進而建立更有效的流程與機制。
執行長特助就反思,當初推動 Group Leader 制度,是希望 Group Leader 能成為中階幹部,但實際上許多人卻停留在「高級任務追蹤員」的角色。這是因為我們只要求他們對「任務完成」負責,卻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授權和目標感,讓他們可以真正帶領團隊朝著最終成果前進。
此外,人資長也分享,當團隊成員說出「這件事不是我做的,所以不關我的事」時,主管的職責就是把「責任」這面鏡子放在他面前,當他意識到「自己的角色等同於責任」時,才可能完成個人的躍升。
💡 責任躍升的重點提醒:
- 當問題發生時,把責任攬上來,而非往下推。
- 主動為團隊的整體成果負責,而不是只為個人的任務負責。
- 給予團隊成員授權與目標感,讓他們從「任務執行者」轉變為「目標承擔者」。
溝通躍升:從「用自己的手」到「用別人的腦」
從自己動手做事到帶領別人做事,最大的挑戰就是「溝通」。過去,你只要能把工作做到位,就能展現價值;現在,你的價值來自於能否將自己的想法,有效地轉化成團隊能理解並執行的目標。
這是一個「有損溝通」的過程。就像工程部主管在分享中提到的,他原本以為一句簡單的「把監控做得更精細」,同事就能理解他的意思,但實際交付的成果卻完全不是他想要的,這讓他意識到,他腦中想的「精細」,與同事理解的「精細」完全不同。
這就是溝通躍升的關鍵:你必須確保資訊在傳遞過程中沒有因為「認知落差」而產生耗損,這需要管理者學習將模糊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指令與判斷標準。可以先解釋「為什麼要做這個」、「要用什麼方法做」,以及「交付的標準是什麼」,雖然這比自己動手更花時間,但卻能確保團隊理解「最終目標」,並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
此外,行銷部主管點出一個常見的盲點:主管親自幫下屬改報告,其實是扼殺了下屬獨立思考的機會。他強調,要讓下屬真正成長,必須停止「代勞」,而是透過提問來引導他們自己思考,並將「負責」的權力與責任交還給他們。
💡 溝通躍升的重點提醒:
- 在交辦任務時,明確說明「為什麼要做」,而不只是「要做什麼」。
- 練習主動確認,讓對方用自己的話複述一次,確保彼此認知一致。
- 停止代勞,用提問取代陳述,引導團隊成員獨立思考。
關係躍升:從「左右夥伴」到「上下戰友」
當你從團隊中的「左右夥伴」升為「上下戰友」時,你與同事的關係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不再是單純的朋友關係,而是一種帶有責任與權力的領導關係。
客戶成功部主管分享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他晉升了一位 Group Leader,但這位 Group Leader 仍習慣以「朋友」的方式與同事相處,當有同事因疏忽導致重大客訴時,這位 Group Leader 因為顧及私交,無法客觀地進行檢討。最終,這個管理盲點不僅影響了團隊氣氛,也讓問題持續擴大。
這個案例點出了一個殘酷卻重要的事實:「親而不密,才是成熟的關係距離」,管理不能只靠人品或感情,而是要透過「制度」與「信任」來建立,讓理性領航。
💡 關係躍升的重點提醒:
- 認清角色轉換,從「一起吃飯的默契」轉為「為了共同目標奮鬥的戰友」。
- 建立制度與信任,而非單純仰賴情感維繫關係。
- 成熟的領導者應能在親和力與判斷力之間取得平衡。
自我躍升:從小我的滿足到大我的成就
最後,自我躍升是前三個躍升的核心,也是最深刻的轉變,它代表著你從「追求個人的成就感」,轉變為「從團隊的成功中獲得滿足」。
在設計部門,一位剛升任 Group Leader 的成員曾面臨自我價值的迷惘,設計部主管分享了他們當時的故事——當她從「自己做設計」轉為「帶領團隊」後,曾經陷入自我懷疑:「我不再有價值了嗎?我是不是變成一個沒在做事的人?」這是許多新主管都會經歷的迷惘。然而,當他開始將「成就感」的來源,從「自己親手完成作品」轉變為「看見團隊成員成長」時,才真正體會到自我躍升的喜悅。
合作夥伴事業群總經理也分享了類似的感受。當她協助優化了新作者的開發流程,並看到團隊成員在專案大獲成功時,聲音裡充滿喜悅,她意識到:那份快樂並非來自個人的利益,而是來自於共同打勝仗的成就感。
工程部主管則從另一角度分享,身為工程師,有時會陷入「過度優化」的完美主義,只專注於自己負責的功能,而忽略了服務的整體運行,這是一種「小我的滿足」。因此閱讀完關鍵躍升後,他提醒自己要練習把自我的邊界擴大,從「把自己的任務做到 100%」轉變為「確保整個服務能順利運作」。
💡 自我躍升的重點提醒:
- 將成就感來源從「個人」轉向「團隊」,從「自己做得好」轉向「幫助團隊打勝仗」。
- 允許團隊成員犯錯,因為錯誤也是他們成長的養分。
- 從「親力親為」轉變為「創造環境」,讓團隊能盡情發揮。
結語
真正的「躍升」從來都不是一次性的改變,而是持續不斷的心法練習,是意識到問題、主動承擔、並帶著團隊一起成長的過程。
成為管理者的第一哩路,你準備好躍升了嗎?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深入理解《關鍵躍升》的心法精髓。也歡迎你分享,哪一個心法對你最有啟發?
現任 CMoney 品牌行銷企劃,是一個 4 年科技業行銷工作者。於我而言文字和語言為心靈安裝了翅膀,承載著思考脈絡和真摯情緒。
每日閱讀商業周刊、追蹤新科技,夢想成為推動科技潮流的領路人,讓世界變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