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ney 讀書會 — 長勝 The Success Equation

長勝

前言

CMoney 人愛讀書,這次的讀物是《長勝》。

「靠實力贏來的,憑實力也不會輸回去。」這句話像是為所有在商場上拼搏的人,點出了一道清晰的哲學之光。我們在每個專案、每項決策中,總是會面臨一個難題:究竟是實力為王,還是運氣使然?

這本書沒有給我們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精煉的思考框架,引導我們將「不可控的運氣」拆解為「可掌握的實力」,這就像是站在一道無形的分水嶺上,一邊是混沌不明的未知,另一邊則是能被拆解、優化與練習的變數。

接下來,我們將整理讀書會中的精彩分享,試著一起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在 CMoney 這個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我們如何透過這本書的啟發,把運氣變成我們的實力?

 

閱讀《長勝》的 3 大啟發

啟發一|量化運氣,才能長勝

在《長勝》中提到一個「雙關模型」,將「能力」與「運氣」比喻成兩個罐子,我們在人生中不斷從中抽取,時好時壞,但如果能力夠好,就能彌補運氣的不足。

對此,網站組組長在分享中提出了他對公司流量增長的觀察。他坦言,過去一年網站流量的增長,多數時候是來自於大盤流量的成長,他認為這偏向「運氣」。但要如何將運氣轉化為實力?他將影響流量的因素拆解成多層次:「用戶的搜尋內容、Google 的演算法、內容品質、使用者體驗,甚至是 AI 的影響⋯⋯」這些看似不可控的因素,其實每一個都能對應到一個明確的指標去追蹤。雖然我們無法完全理解 Google 演算法的細節,但可以藉由關注這些指標來嘗試增長,這種將模糊的「運氣」拆解成具體可衡量的「實力」的思維,讓大家看見了將偶然化為必然的可能。

Money 錢事業群總編輯也將此框架應用在出版業上。他將雜誌定義為「實力賽道」,因為有固定的出刊節奏與讀者輪廓,成敗仰賴編輯能力與行銷通路;而書籍出版則被歸類為「實力與運氣之間」,因為雖然有標準作業流程,但能否成為爆款,仍有社群風向、媒體曝光等不可控因素。至於影音節目,他認為運氣佔比最高,因為 YouTube 的演算法邏輯難以掌握。然而即使是運氣賽道,我們仍能透過加強選題與穩定輸出,慢慢將實力的比重拉高。

透過這些分享,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長勝,並非單純地依賴天賦或機運,而是擁有將運氣拆解為變數、將變數轉化為指標。

 

啟發二|先看過程,再談結果

行銷主管從管理的角度,講述了另一個心智盲點:「我們的大腦為了省力,會編出一套說得通的故事來解釋結果,讓一切看起來理所當然。」

他提到,有時候我們在評估成員績效時,會將失敗歸因於「不夠努力、不夠積極」。然而,如果我們願意退後一步,細看任務的結構,或許會發現問題根本不在於態度。例如,一個任務可能橫跨多個部門、時程緊湊、權責模糊,甚至需求不斷變形,但我們的大腦傾向於簡化這些複雜資訊,將其壓縮成一個簡單的結論——「他能力不夠」。

他認為一個主管真正該看的不是結果,而是「他用什麼方法去處理問題」,包括如何理解情境、拆解問題與安排順序。一個人在當下做得好,不代表他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成功;一個人做不好,也不一定是因為他能力不足。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去還原他當時的思維,才能避免因過度簡化的判斷,而錯失了有潛力的夥伴。

 

啟發三|替黑天鵝事件預留第三條路

在工作中,我們常以為決策就是從 A 和 B 兩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好的。然而,工程部主管表示,真正的挑戰在於辨識「是否真的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他回顧兩年前負責理財寶閱讀器時,當時面臨一個艱難的技術決策:是否要讓第三方瀏覽器套件隨著用戶更新手機版本而「自動升級」?當時他認為自動升級應該較能與時俱進,風險較小,但一年多後,這個選擇卻在某個 OS(作業系統)版本升級時,導致了系統崩潰的災難。

「能力不是把單一路徑優化到極致,而是讓任何一條倒下時,都不致全盤覆沒。」

如今,他已經能從中提煉出第三條路:不內建軟體登入,而是讓用戶在外部登入後再導進來,徹底避開這個風險。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決策時,我們的大腦會傾向於將選項二元化,但其實還有許多隱藏的、未考慮到的變數與路徑,值得我們去挖掘。

 

CMoney 創辦人 Ken 提醒:如何駕馭運氣,與 AI 共舞?

讀書會的最後,Ken 總結了這本書的核心,並將其延伸到對 AI 時代的深刻洞察。他提到了 OpenAI 最新模型在奧林匹亞數學競賽中奪得金牌的新聞,證明 AI 不只是成為人類的「助理」,而是開始正在突破人類智慧的前沿。而在 AI 時代,人的價值或許只剩下「捕捉好運氣」的能力。

他用 CMoney 過去的創業經歷和現在的快速增長作對比,指出許多現在看起來唾手可得的營收,其實是公司多年累積的實力與運氣共同作用的結果,並非單靠個人能力。他將成立一家大型公司,比喻為比考上醫科還要困難的「逆天」行為。因此,他不會輕易將成功歸因於單一原因,認為事情的成功獲失敗總有成千上萬個原因,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耐著性子,將所有運氣因子都嘗試一遍,直到將其掌握。

最後,Ken 鼓勵大家把 AI 當成自己的「直接主管」,並不斷餵養它各種工作上的細節,甚至是指名道姓地描述與同事的互動。當 AI 記憶了足夠多的背景資訊,它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助手,而是能提供高度客製化、具有參考價值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精準的判斷。

 

結語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無法預測下一個變數,也無法掌握每一次的成功,但我們可以將運氣拆解、將決策具體化,並將其轉化為可執行的實力。或許下一個長勝不是來自於一個巨大的成功,而是來自於每一次我們將「運氣」轉化為「實力」的微小勝利。

在你的工作日常中,你是如何定義「運氣」和「實力」的呢?又是如何將運氣變為你可掌握的能力?歡迎分享你的故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