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 CMoney,每位新入職的工程師都需接受為期約一個月的培訓,此培訓旨在協助新成員快速掌握公司所需的核心工具與技術,以便能立即發揮專業能力。然而,隨著 AI 技術的迅速崛起,傳統培訓模式逐漸顯露限制與挑戰,推動我們探索一條全新路徑——以 AI 為核心驅動的培訓模式。
傳統培訓模式的困境
傳統培訓雖能提供基礎框架,但存在多項難以忽視的問題:
- 人力成本高昂:培訓需仰賴資深工程師投入大量時間進行現場指導,成本極為可觀。
- 難以客製化:學員背景與學習習慣差異甚大,但培訓內容卻高度一致,缺乏針對性調整。
- 學習心態誤區:部分學員誤認「培訓結束即畢業」,忽視持續精進與自我學習的重要性。
- 過度強調知識點,忽略核心能力:傳統模式過於著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忽略工程師真正應具備的能力——理解、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持續自我學習的能力。
隨著 AI 工具在軟體工程領域的普及,工程師的角色與核心技能正快速轉變。過去,工程師需專注於程式設計與撰碼細節;而如今,AI 已能承擔大部分工作。未來工程師的關鍵在於如何精確表達需求並高效協作 AI,而非單純的手動編碼。因此,培訓模式必須進化,以培養符合 AI 時代的核心能力。
AI 主導培訓的目標與特色
CMoney 的 AI 培訓課程設計,聚焦於培養三大核心能力:
1. 理解、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 AI 時代,工程師需將重點從知識積累轉向問題解決,程式碼的產出只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非最終目標。培訓中需要將 AI 視作學習夥伴,投入約 80% 的時間於與 AI 的互動,其餘 20% 則用於 IDE(整合開發環境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操作。
另外,Mentor 在 Review 過程中,會聚焦於學員的思維過程與問題解決方法,而非僅僅檢視任務是否完成,強調「為何」的理解。例如,在學習 Dependency Injection 時,導師會引導學員思考其設計目的、解決的問題及替代方案的影響,進一步拓展至架構與解耦等議題,最終目標是建立可重複應用的解決問題方法論。
2. 精準表達想法的能力
與 AI 協作的核心在於能否清晰表達意圖,這同時也提升工程師在跨部門溝通中的能力。學員須將將疑惑具體化,將模糊的困惑轉化為明確問題,並透過多輪追問與 AI 協作,逐步釐清思路並尋求解決方案,這需要學員完整表達所有背景與假設,以避免 AI 產出偏離預期的結果。
同時,我們也希望學員具備將需求表達得精準普適的能力,如此不僅能改善與 AI 的互動,更能顯著提升與 PM、跨團隊成員及管理者的協作效率,減少溝通誤解。
3. 培養持續學習的態度與習慣
AI 培訓模式致力於打破「培訓即終點」的錯誤觀念。在 AI 時代,持續學習已成為工程師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而 AI 則是最佳的低成本學習工具。
學員可以利用 AI(如 ChatGPT)依自身需求設計專屬的學習路徑,從學習領域、進度安排到每日練習分配,皆可自我規劃;同時,透過與 AI 的互動,他們無需過度依賴導師,也能持續探索新知,培養獨立學習的習慣,並在實踐中不斷精進。
AI 培訓模式成效
自今年五月推出以來,AI 訓練已經培訓了多名初階和資深工程師,帶來以下幾點顯著成效和優勢:
- 培訓時間大幅縮短:從原來的 4 周到目前的 1-2 周 (新入職的資深工程師一周完成,初階工程師兩周完成)
- 提升跨職能學習的可行性:AI 培訓對於學習不熟悉的領域非常有效,例如後端工程師可以自行設定課程來培訓前端能力,反之亦然。目前已有兩位工程師完成了全端工程師的培訓。
- 快速提高產品知識的掌握:工程師不僅需要掌握基本技術,更需要掌握特定產品領域的知識。我們如今在 AI 的培訓裏引入一些工具,原來需要大約一周時間才能瞭解的特定領域内容,現在大約 4 個小時可以完成。
AI 最初的設計理念是希望能成為工程師的學習夥伴和工具,但在實際培訓中,我們發現有些學員有時過於依賴 AI 來快速解決問題,導致他們將時間花在解題上,而非深入理解知識點或探索解決方案的思維過程,有些學員甚至將做完練習視為培訓的最終目的,而非思考與學習,這在初階工程師身上尤爲顯著。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我們調整了指導方式,強調在培訓中,AI 不是代替人思考,而是幫助我們的思考更深入和更廣泛,新的課程包含了原來沒有的内容,比如 CI/CD 的實作,可觀察性等,而非單純地求取答案。
回顧和展望
目前培訓主要集中在後端工程師,但在考慮將其推廣至前端工程師以及其他部門,以實現更廣泛的應用。AI 的應用也能使工程師能夠處理部分產品經理(PM)的工作,PM 也能涉獵部分工程師的任務,例如 CMoney 的 PM 利用 AI 完成了 Vibe Coding,甚至開發了 App。未來,我們會繼續優化和推廣 AI 培訓成為持續學習的工具,期望 AI 不僅在工程師的初期培訓階段發揮作用,更能成為他們在職涯發展中不斷學習、自我提升的長期夥伴和工具,貫穿其工作全過程。這種模式將鼓勵終身學習的習慣,並使工程師能夠在不斷變化的技術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