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團隊決策法則:當團隊迷茫時,專注用戶才有活路

新創團隊決策

前言

在新創團隊裡,意見分歧是日常。工程師會以技術或架構出發,設計師會以用戶體驗為主,行銷會希望快一點上線讓用戶看到價值,更不用說還會有不同的高層、主管也會有各自不同立場和出發點,時常一個功能卻有多種決策方向,並且每個人都有道理,也都覺得自己是對的。

但在高速變動的新創團隊裡,對錯往往沒有那麼重要。身為 AI Lab(CMoney 內部新創團隊)的成員,我們沒有時間驗證誰對誰錯,卻必須快速找到共識並推進專案。

因此,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團隊能不能凝聚「意志」,並把討論聚焦在「什麼才是對用戶好的決策」。

 

對錯不重要,怎麼做能讓用戶更「好」才重要

論對錯的人,往往來自自我防衛

在新創團隊中,對錯超不重要。對錯之爭常圍繞責任分工,例如誰該負責開設需求單?誰該按產品發佈鍵?這些問題大多和用戶沒有直接關聯,對新創團隊來說浪費了團隊能量。

「對錯」很多時候只是自我保護。爭對錯,往往來自:

  • 不想輸,不想顯得自己弱
  • 害怕被分派更多責任
  • 不願意承擔後果

而「好」完全不同。
「好」不是關於自己,而是關於用戶、關於產品。
「好」的討論聚焦在:什麼能讓用戶覺得更好?什麼能真正幫助他們?

對錯是關注自己,好是關注用戶。
對錯會內耗,好才能前進

 

為什麼我喜歡聽從老闆的決定

通常有衝突時,我喜歡選擇先聽老闆或主管的,新來的同事有時候會覺得不解,但我都還是會耐心再解釋一次,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權力大,而是是我覺得他們的決策相對好,我發現:

  • CMoney 的老闆 (Ken) 和主管們通常不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不是對的,因為他們已經被訓練到不需要別人的認同。
  • 他們更在意的是:當下我們正在做的事,是否真的對用戶有價值
  • 他們內心的隱含假設更少,更能專注在本質。

 

反觀其他員工,我感覺他們有時候比起用戶價值,更在意:

  • 害怕自己的 idea 不被採用會顯得自己很弱,沒有存在感
  • 提案被駁回時,為了保護自尊而堅持己見
  • 擔心做錯事被責怪,所以選擇保守

這些心態其實都跟「用戶」無關,而更像是「自我防衛」,我還要花時間去拆解在這些剝除之後,剩下多少是真的為了用戶。

因此我更願意信任老闆和主管的判斷,因為他們不糾結輸贏,而是聚焦用戶,這讓我覺得他們的「意志」更值得被跟隨。

 

案例分享:英文知識王的地圖設計

在「英文知識王」的地圖頁面設計上,團隊爭論過:

  • 大多數同仁認為,地圖應該往下滑動,因為市場上競品,在看「更多關卡」時的介面設計幾乎都是這樣,更符合用戶習慣。
  • 執行長卻覺得,地圖應該往上滑動,因為「升關卡」象徵著成長與變好,能帶給用戶向上的感覺。

這件事沒有標準答案,也非常難驗證,所以其實一直爭論沒有結果。
往下滑更符合習慣,往上滑更能傳達意義,這裡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哪個更有機會能讓用戶變好」。

最後我們選擇聽執行長的,因為從他的表述中知道他的決策動機完全是為了用戶「更好」而不是安全交付,那對我來說這更值得嘗試,也更有機會成功。

也是因為這個功能,我們從原本停滯的近半年的活躍開始提升,在上線一個月內月活躍用戶數從 3 萬上漲到近 4 萬,成為產品起死回生的關鍵。

英文知識王

 

別讓用戶成功淪為新創口號,「有希望的提案」可帶動團隊一致

用好的產品提案帶動情緒,讓你的團隊每個人都專注在交付價值

在工作和職場上,專注於用戶成功其實是反人性的。
大多數人在職場上,更習慣追求自己的安全感與成就,而不是把焦點放在用戶身上。
所以,如果要讓團隊持續有能量為用戶服務,光靠規則和流程是不夠的。

我認為,定期出現「有希望的提案」是關鍵。

什麼是「有希望的提案」?

所謂「有希望」,不是指它一定會成功,而是光看提案本身,就能讓人感受到它能帶給用戶極大的價值。

這件事只需要一個人開始產出高品質 ideas —— 那種會讓團隊成員眼睛發亮的 ideas,讓團隊覺得:「如果這件事做成了,我們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它是一種能帶來「情緒共鳴」的提案,而新創團隊信念能量很重要。

我們不喜歡誇誇其談地畫餅,所以更喜歡用產品作為達成願景的媒介。

為什麼要從情緒開始?

因為情緒是讓團隊達成一致性的起點,是突破人性的關鍵,是將成員關注點從自身利益移開的方法:

  • 當團隊成員被「有希望」的提案打動,情緒會先聚在一起
  • 情緒一致後,行動就會逐漸一致:大家會一起加班、一起衝刺產品,失敗時一起難過檢討,甚至爭論也開始變得有建設性。
  • 最後,經過一次次成功與失敗的驗證,思維方式也會逐漸一致,大家都會自然用「對用戶好」來思考決策。

這是一個從 情緒 → 行動 → 思維 的共振過程。

成熟團隊後的效果

當團隊有越多「有希望的提案」,並經歷與成功/失敗的起伏後,面對未知的決策將不再恐懼,而是能快速形成共識,不僅行動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決策的品質也會越來越好。

因為團隊已經學會:不需要先爭對錯,而是靠「對用戶好」來收斂。所以當你覺得團隊協作或默契有問題,整天爭論不休時,回去思考一下你們現在在做的每件事是不是有價值、有希望,如果答案為否,那你可能要花時間好好琢磨一下了。

 

案例分享:與 KOL 合作超慢跑 APP

我們在超慢跑 APP 的案子上與 KOL 合作時,一開始進度常卡在我們不知道該要完全配合 KOL 的需求,還是更關注我們團隊的目的。

這位 KOL 有很多想做的事跟願望,我們都很開心並認為是好事,代表 KOL 是熱情且有想法的。

但因為 KOL 並沒有產品迭代的概念,或是知道如何區分跟競品的價值差異,若我們選擇照單全收,最後只會淪為 KOL 的產品代工廠,沒有自己的方向跟價值,因此我們一邊需要說明,一邊擔心一直拒絕 KOL 會破壞合作。到後來甚至這些討論,逐漸讓團隊對於未來的合作感到渺茫,擔心會不會產品方向根本是錯誤的。

因此,最終我們突破的方法是「把焦點重新放回用戶」:超慢跑的跑者真正需要什麼?

答案是「即時理解自己的跑步狀況,能夠在不受傷的情況下,進步成長、變得健康」。於是我們主動提出了「慢跑強度監測系統」的功能,我們可以透過用戶跑步的速度、步頻、持續時間、每週跑步頻率等等指標,配合用戶個人的健康數據,即時算出他每次的跑步強度是否能幫助他提升身體素質,並制定下一週的菜單。

這是一個「有希望的提案」——感覺能帶給用戶極大價值,因此團隊跟 KOL 很快就達成共識,行動速度加快,產品也因此建立起自己在市場上的定位。

 

結語

如果你也相信:

  • 新創不是靠安全共識,而是靠敢於突破的意志
  • 產品不是靠對錯,而是靠「對用戶好」
  • 團隊不是靠人數,而是靠真正能承擔的人

那麼,我們邀請你加入 AI Lab

和我們一起做出「有希望的提案」,挑戰未知、定義未來。

 

 AI Lab 近期職缺:

【產品部】AI 產品經理 (Product Builder)|AI 實驗室:https://www.104.com.tw/job/8syg1

【工程部】Sr. Backend Engineer|AI實驗室:https://www.104.com.tw/job/8nn2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